精彩回顾
如何用OKR激励员工挑战和创新?
OKR专家姚琼 携畅销书《OKR实践手册》 做客魔学院大咖对谈直播间,聚焦OKR高效执行难点、痛点,用真实的企业探索案例展现OKR对企业管理的价值!
以下为访谈摘录:
熊二博士:数据显示57.8%的人力资源从业者对个人职业发展感到焦虑,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姚琼:过去20年,我一直在微软、爱立信从事人力资源工作,我的职业生涯从培训助理开始,然后是培训主任、培训经理、人事经理、人力资源总监、人力资源副总裁,从培训的一个领域慢慢渗透到整个的人力资源。
做到hrvp的时候,我觉得天花板已经到了。这个时候年纪也比较大一点,然后在思考下一步是什么?当时正好我是美国人力资源协会会员,学习到了OKR,结合这个工具和方法论,我想用它来激发我的第二曲线。
从爱立信辞职以后,我创办了姚琼工作室,以OKR咨询顾问的身份出现,这样做了八年。
所以我觉得每个HR要思考你的优势、能力以及这些支撑你在哪个行业沉淀过,下一步你希望往哪个方向发展,做一些探索甚至是试错都是可以的。
职业生涯发展是每个人必须经过的一个坎,中间也比较纠结和痛苦。我从爱立信辞职的时候很纠结,因为不知道未来到底怎么样,我是看中了这条路,但是这条路到底会怎么样,其实是要慢慢靠自己走出来的。
熊二博士:OKR主要的思路是什么?它是如何出现的?
姚琼:OKR三个字,O是objectives目标,KR是key results关键结果,OKR是一个目标管理工具。OKR是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英特尔设计的一个结构,然后谷歌用了20年,最近这几年在全球开始传播。
中国最早使用OKR的公司是字节跳动,华为、阿里这些公司陆陆续续这几年都开始探索。目标管理慢慢从KPI这种单纯的数字指标转向一种比较敏捷的、动态的目标管理体系。
OKR有很多特点,比如它是透明的——员工自己来写,写出来之后大家都可以看。但也要跟领导对齐,要挑战自我。它本质上是一个自我管理工具。KPI偏控制型,OKR偏自我管理,希望激发员工的驱动力。
熊二博士:KPI和OKR如何区分,如何组合使用?
姚琼:KPI是用来做绩效考核的,跟绩效管理有关,它制定目标加考核,是完整的绩效管理制度。
OKR做目标的制定、目标的打分。这个打分跟绩效管理不一样,它属于自我评价,从OKR制定、推进、执行到自我评价,这个闭环就结束了。
OKR作为一个目标管理工具,可以做绩效提升,但是它不能直接拿来做绩效考核。企业里的绩效考核是经理负责制,需要经理来打等级打分。
OKR可以表现员工的业绩和贡献,对考核起支撑作用。用了OKR之后,需要配套其他制度。
熊二博士:国内企业使用OKR比较关注什么呢?
姚琼:OKR适合所有行业,因为它是目标管理,但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用。比如中高层适合用,因为中高层侧重管理。而蓝领、标准化操作的劳务型员工、基础型员工不需要用,因为OKR自我激发的目的是让员工不断创新,不断改善。
所以当大家了解OKR以后,一定要去思考自己公司是什么样的情况,是全员采用还是部分采用?
国内从趋势上来看正在从KPI走向OKR,很多人说原来有KPI不就挺好的,但KPI是一个指标,一个数据。举个例子,KPI是10个亿销售额,大家一拆分每人两个亿,很简单。但是OKR拆的是怎么做,是过程和策略,它的结构非常科学。
与KPI的封闭相对,OKR是透明的,大家都看得见的,便于部门、上下级之间对齐和拉通。OKR作为一种协作工具,可以帮助打破部门墙。
熊二博士:企业实施OKR要做哪些相关的动作?
姚琼:第一,学习。比如我现在辅导企业,先用1到2天时间现场学习,现场开始写OKR,和董事长、总经理一起共创,然后拆解部门的OKR,之后将OKR发布出来,甚至我会鼓励大家贴在墙上,让大家都看得见。
第二,落地推动。年度OKR要拆到季度。要完成什么?完成多少?怎么做?全部要写好。然后持续追踪,管理者要利用周会,带领团队推进。季度结束之后要复盘,每个员工给自己打分。就这样一个季度结束了,然后重复下一个季度。
在做这些流程时,一定不要额外为了OKR而开很多的会,应该跟原来的会议做结合。比如本来就开周会,可以加一点OKR的回顾。要跟原来的体系做融合,不要做叠加,叠加以后工作量特别大,员工就不喜欢了。
从KPI到OKR思维要变,改变传统的考核的思维模式,OKR要求经理帮助员工成长,这点如果没做好的话,效果也是不好的。OKR落地中每个人都要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熊二博士:企业如何更好地做绩效管理?
姚琼:OKR只是一个目标管理工具,它的作用是让员工业绩能力提升,员工拿到奖金,从而愿意留在企业继续工作。所以推了OKR之后,我们就要提升绩效管理——打通OKR加考核模式。
我们正在从传统走向敏捷,传统的绩效管理主要是KPI加考核,天天抓KPI,天天砸考核、惩罚,但现在的年轻人不愿天天被考核、被贴标签、被强制分布末位淘汰。现在的绩效管理变得人性化,关注员工的心理状态,简单来说就是淡化考核,强化发展,激发员工主动性,跟员工多沟通,挖掘他们的能力。
这个里面要抓过程,因为变化太快,目标经常要调整,我把它定义为敏捷绩效管理,强调领导跟员工之间的沟通,所以领导力也在变:如何跟员工沟通,如何说服员工,如何帮助员工成长。所以绩效管理做好很重要的一点是经理要做好,经理不做好,光靠一个制度是没有用的。
当然还是要考核,考核之后奖金与个人解耦。以前的考核,奖金跟个人绑定比较深,现在更多的绑定组织、团队,个人排在第三位。
熊二博士:如何做绩效管理的转型?
姚琼:第一,目标制定要升级,从KPI升级成OKR,目标可以动态调整的,周期更短。
第二,过程管理,提升领导力。要给经理们培训,让他们学会沟通,去抓过程。
第三,考核要变,降低考核的频率。思考每月考核是否合适,每月考销售合适,那么每月考HR合适吗?中后台我建议半年度考核,甚至研发人员年度考核都是可以的。考核要不要末位淘汰和强制分布?淘汰要看需求,有些部门需要淘汰,有些部门不合适淘汰,尽量把关注点放在员工能力提升上,而不是把他淘汰掉。
第四,激励。年终奖的激励,还要有过程激励、实时激励。比如腾讯,员工今天做得好,马上给一朵小红花,这是社交化认可实时激励。像这样的激励模式,在企业里面要更多的去覆盖。
熊二博士:如何利用OKR有效地做战略解码?
姚琼:大部分公司会根据愿景使命、战略意图来制定明年的战略方向,公司OKR就是年度战略目标,年度战略目标就是支撑战略的解码。有了这一层之后,将年度OKR拆到部门或事业部的季度,我们从Q1开始拆好季度,解码到部门,再从部门解码到员工。
熊二博士:OKR到底是从上到下,还是由下而上的两个方面都有?
姚琼:从上到下是公司战略解码到你这里,你看到了领导的O,领导的O也是从战略那里领来的。但是OKR有一点非常重要,我们希望你自己想一点东西出来,自己觉得我的岗位可以做些什么贡献。这个叫由下而上,这部分跟领导没关系。
所以OKR其实是两部分组成的。第一部分是我跟领导对齐,叫上下同域。第二部分是我主动的发生,自驱力的表现,两者都不可缺。
熊二博士:OKR如何帮助个人职业的发展?
姚琼:举个例子,我觉得最佳案例就是我自己,我的O是我要成为全中国最有影响力的OKR教练,为了这个O,我要写书、做直播、做在线课程、做新媒体,这些是我的KR。所以在职场,大家要给自己定一个O,然后再来拆解。
如果你有孩子的话,孩子的教育、入学,你对他的成长也要给他设目标,跟他一起讨论。所以OKR可以用在各个场景里面生活。
熊二博士:我作为魔学院的创始人一直在想,我也有很多O想去实现。我想做一个连接整个企业培训界的讲师,包括其他的工具端、平台,打造一个生态,把我们好老师的课程传达给企业,传达给用户、线上的学员。
大家不管是通过直播、还是线上课收费、平台,给大家起到链接的作用。感谢大家继续锁定我们平台,我们会把姚老师以及其他大咖老师优秀的课程,以直播形式免费的提供给大家,让大家有些概念,然后深度的学习他们的课程。
NEWS
以上为部分观点提炼
扫码观看完整直播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