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型领导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时间:2022-7-18   作者:企业培训资深讲师   来源:魔学院独家创作   点击次数:14722

企业领导者面对着多种挑战:

1.事事帮下属摆平,自己越来越忙,如何培养员工独立工作的能力?

2.合格的接班人培养不起来,如何制定详细的计划和安排?

3.总感觉团队之中没有可用之才,如何挖掘和激发员工的潜能?

4.表扬、批评都无效,团队业绩节节败退,如何激励员工更积极主动地持续工作?

......


下属难管,工作难搞,每个企业领导者该如何有效地管理下属?


魔学院邀请到了行动教练的创始人、培训机构成长联盟常务理事季益祥,帮助管理者通过掌握基于教练的领导力工具,形成由内而外的管理思维,找到快速提升组织绩效和激发员工潜能的方法,从而做到成果导向,赢得人心。


以下是季益祥老师分享的精彩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为什么要学教练型领导力?



教练一词最早出现在体育界,是带领运动员及团队夺冠军、拿金牌的重要支持者。


体育教练在哪些方面值得管理者学习呢?


第一,教练的目标是拿冠军,管理者带领团队也是要拿到工作成果,两者都是以成果导向


第二,教练帮助运动员拿到了冠军,是在成就他人,也说明了教练水平高,企业的管理者也同样在成就员工。两者的区别是教练会因没拿到冠军而下岗,管理者却不会


第三,显而易见运动员的专业运动能力比教练强,但教练却可以指导运动员。管理者不要跟下属PK专业能力,而是让下属的专业能力不断提高,激发下属的潜能


第四,教练是不会上场比赛的,而管理者却常常冲在前方帮下属解决问题,中国几千年来经常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形容管理者。


领导力是通过他人完成任务的学问,是带领员工而不是代替员工完成任务。

1974年,哈佛商业评论刊载了文章《别让猴子跳回背上》,该文中有一个经典比喻,是讲经理人接受了本该由下属采取的行动(猴子),经理人背上了猴子之后无法很好地管理自己的时间,也无法很好地授权和赋能。


管理者最大的挑战是从个人贡献者晋升为管理者后,依然在沿用原来的工作方式去解决问题。管理者要带领团队解决问题,而不是代替团队。这就是体育教练带给我们的启发。如果你不向教练学习,不掌握教练的技术,你就一直是运动员的角色,会被活活累死。


在你成为领导者之前,成功的概念只局限于你自己,是你在个人职权范围内所取得的业绩贡献度和问题解决能力,但是在你成为领导者之后,你的成功就取决于如何帮助他人成功。领导者的成功指的不是你在做什么,而是你领导的团队能取得什么样的成果这两句话是全世界的教练秉承的最关键的理念,尤其是企业教练、商业教练。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你要扮演好教练的角色,不是亲自上场跟下属PK,而是带领团队取得成果,让下属不断成长。成就他人是一个管理者最基础的管理工作,教练的工作就是带教和辅导下属。




教练型领导力的核心

几千年来传统的管理者都喜欢做一件事:好为人师。但这剥夺了他人思考、参与和成长的权利,我们的角色要转变成启发、引导、支持、赋能,这是时代的要求。


00后现在是就业大军,新时代员工最关注的是什么呢?根据调研数据显示,新时代员工需求的排序是被欣赏、参与感、被理解


而全世界的管理者对员工需求的排序是高工资、晋升、工作稳定,这是全球的汇总,不代表某一国家,不代表某一数据。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已经不能够100%适应当下的社会环境了,生存的需求已经不像以前那么迫切。


教练要具备三个基本的能力,分别是深度倾听、有力提问、有效反馈。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只要掌握这三大技术,就可以与员工有效沟通的问题是就能迎刃而解。



1、深度倾听以打开心扉


站在下属的立场上,听到语言背后的情绪、需求等,让对方感受到理解和信任。当下属感觉到领导确实是在倾听时,就会认为自己被对方理解和尊重,于是愿意开启自己的心灵之门。因此,让下属感觉到领导在倾听是非常重要的。


2、有力提问以启发思考


教练型领导的有力提问,会让对方有参与感,通过适当的问题,激发下属自发性思考,帮助下属自行找到解决方法,从而提高下属解决问题的能力。


3、有效反馈以促进行动


下属表现得出色,你必须要对其反馈。如果你面无表情地飘然而过,下属会觉得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下属在工作中表现得出色却没有得到反馈,这是导致下属产生工作倦怠感的重要原因,所以只要下属在工作中做得好,我们马上要给予积极的反馈,让对方感受到被认可、欣赏和鼓励,让下属发现自己的优秀能被看见。


教练学完了三大基本功后就是学习流程,流程就是原则和基本功组合在一起。比如如何跟员工进行绩效面谈呢?绩效面谈的步骤:

第一,聚焦目标;

第二,了解现状;

第三,找到差距;

第四,找到改进方案;

第五,对对方进行强化意愿。


绩效面谈不是为了打击对方,而是支持对方更好达成未来的绩效,这就是教练的流程。


如何练就教练型领导力?

如何练就教练型领导力?首先,让我们来看两个场景的对话。


(场景一 传统型领导)


下属:我想跟您汇报一下有关行动教练项目的一些事情。


上司:进展的怎么样?


下属:目前大体上没有什么问题,不过呢......


上司:什么情况?


下属:就那个现在目前的现在状态。


上司:怎么了?出了什么问题吗?


下属: 也不是什么大问题。第三小组他们目前的这个参与度......


上司:第三小组怎么了?


下属:他们就不太愿意参加这个事。


上司:什么情况?


下属:其实我也不知道什么原因。


上司:这个项目不是你负责吗,你怎么能做不清楚呢?


下属:就是他们之前没说什么啊。


上司:第三小组参与行动教练项目的重要意义,你又不是不知道,把事情搞成这个样子,自己想过对策没有啊?


下属:确实对不起。


上司:整天就会说对不起,还好意思说这个话,看来又得我亲自出马了。


下属:对,谢谢老板。


上司:好了好了,知道了,就这样吧。



(场景二 教练型领导)


下属:老板,我还是想跟您汇报一下有关行动教练项目的一些事情。


上司:怎么样?进展得顺利吗?


下属:大体上呢目前是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我目前有点担心......


上司:什么事情呢?


下属:目前第三小组对于这个行动教练的项目,好像表现不是很积极。


上司:不是很积极?


下属: 就是他们不太愿意去参加这个项目。


上司:不太愿意?那你觉得应该怎么做才好?


下属:其实说实话呢,现在也不是很清楚应该怎么处理的。


上司:那你认为什么样的结果是最理想的呢?


下属:那肯定是让第三小组他们可以转变态度,然后全力以赴去参加到我们这个项目中来,然后可以提升他们自己的工作绩效了。


上司:很好啊,那为了达到这种效果,你首先能做什么呢?


下属:我觉得我肯定先跟第三小组的负责人做一个简单的沟通,了解他们对于做好此次项目的一个意见和建议。


上司:很好,我们就从这里着手。


下属:明白了,那谢谢老板。


这两个场景的对话,我们可以看出,传统上下级的谈话都是责备且紧张,领导对下属信任度低,凡事喜欢亲历亲为,而在教练型谈话的模式下,教练型领导的提问是启发和引导性的、平等的伙伴关系,相信人有无限潜能,鼓励下属自己去解决问题,这个氛围要更加亲和。


教练型领导的提问是未来导向,其关注的是成果以及下一步。所有的提问都离不开期待的结果下一步怎么做这些方向展开的。



教练型领导者有力提问有三种方式:


1.开放式提问


要用开放式提问代替封闭式提问。好不好行不行对不对是封闭式提问,有一个标准答案。


要启发思考,必须多问没有标准答案的开放式问题,这可以激发员工更深入的思考。比如:你的规划是什么?你的资源有哪些?


那么,如何将封闭式提问转化为开放式提问呢?比如你们觉得我讲得有道理吗,这种带有诱导倾向的封闭式提问,答案已经在问题之中了。


我们可以改成你们觉得我刚刚讲的这段话当中,哪些你们印象深刻,哪些引起了你们的思考啊?对此你们还需要补充的是什么呢?对此你们觉得可以改进的是什么呢?你会发现,问题越开放,员工思考的广度就越广,就越能激发员工的潜能。


2.未来导向型提问


要用未来导向型问题代替过去导向型问题。我们的目标在未来,我们的梦想在未来。这类提问关注的是未来的行动和可行性,能够帮助员工获得希望。比如:你下一步的计划是什么?你希望未来达到什么成果?


那么,如何把过去导向型的提问转化为未来导向型的提问呢?比如,哪个环节出错了是过去导向型问题,可以变成重新来的话,你打算在什么地方进行改进,或者你觉得接下来应该把重心放在哪里呢


3.如何型提问


如何型的提问专注于怎么解决问题,而为什么型的提问容易让人有谴责感、防备感。为什么迟到?为什么没通过考试?这样的问句都是针对过去的错误,给人追究责任的感觉。对方马上有防御反应。他就会讲别的原因,不会反思。


如何才能准时到呢?如何才能更好的达标?这些才是探讨问题的解决办法,只要能做到就可以了。


在教练型的对话模式下,下属说得多,下属参与得多,下属自己去行动且很有成就感,下属不断地学习和成长,所以下属更信赖领导,同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提升。


教练型领导力的核心原则

通过教练式对话和非教练式对话,我们看到教练型领导者的关键的思维是通过他人完成任务,可以总结出教练的三大核心原则:支持、期待、信任。


支持:教练型的管理者是支持他人解决问题的伙伴,不是过去的监督者、考核者、责备者、埋怨者、批判者。


期待:教练要期待持有问题的下属去解决问题,做好下属的陪伴者。


信任:要相信自己的员工有无限的潜力,是有能力、潜能、资源等去解决问题的。


教练型领导力的模式帮助管理者做到了合二为一,一个是完成任务,一个是培养下属,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顺带培养了下属,这践行了更加有效的一种学习模式——用以促学。我们在运用的过程中促进了学习和成长,而不是传统成本极高的学以致用。


我们还有更多关于教练型领导力的课程,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点击图片免费试听~